为什么你还没用上AI?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

为什么你还没用上AI?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
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对AI的深度思考,希望这些想法也能引发你们的兴趣,一起来聊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AI。

一、到底什么是AI?

我们今天所说的 AI,多数指的是基于机器学习,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的智能系统,比如大语言模型。这类模型能够通过训练数据进行学习、推理与内容生成,具备类似人类的表达和理解能力。

比如,我们可以基于开放的大语言模型做具体的应用开发,训练它完成特定的任务,成为某个工种的帮手。这就像大学生正式工作前要经过培训一样。举个例子,AI在庄园的应用:AI已经了解了当地所有的路径、庄园和需求,当客人来访时,庄园主和访客都可以通过AI快速匹配资源。这就是AI在”向导”岗位的实际运用。

目前全球最强的基础大模型大多由国外公司掌握,虽然部分提供了有限的 API 微调接口,但整体仍不支持完全开放源权重或自由训练。相比之下,国内模型如豆包、Kimi 等则在本地部署和行业定制上更灵活。

像CHATGPT 这样的终端产品其实已经非常强大,前提是你得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,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出需求。

二、为什么有些人至今不用AI?

过去我曾付费购买许多的 AI 工具,提供给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测试,参与的人包括督导、设计师、新媒体从业者,还有销售人员。

结果发现,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更不擅长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需求。因此,不到一周时间,这些AI工具就被逐渐冷落。

再先进的AI,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,就如同拥有一辆豪华跑车却不知道要去哪里。AI真正需要的是有经验、有自驱力的“驾驶员”,至少使用者得愿意主动学习如何与AI高效交互。

三、企业如何真正用好AI?

企业使用AI的关键在于:明确每个岗位的实际痛点,再有针对性地为这些痛点搭建解决方案,从而真正为企业减负、提升效率。

近期麦肯锡发表了一篇文章,强调企业在使用AI时最大的难题就是“工作流”的改革。

每个行业、每家企业都有自己固化的工作流程。企业越大,这种固化的流程就越难改变,因为往往牵一发动全身。因此,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地买一个AI工具回来就让大家随意使用,而是需要真正去理解企业现有的工作流,针对性地构建AI的落地方案。

最后,一起来思考一下

说到这里,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几个问题,尤其是在我们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中:

  1. 我们现在不同岗位的真实工作流程到底是什么?
  2. 在这些工作流程中,哪些环节最耗费人力且频繁重复?
  3. 每个岗位当前面临的具体工作痛点有哪些?